电动汽车被"车企远程锁车"你还敢敢使用吗?
作者:自信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23 01:35:19 阅读量:0

在新能源汽车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消费者怀揣着对环保、科技与未来的憧憬,购入一辆辆标称续航动辄五六百公里的电动汽车。然而,一个潜藏的行业“潜规则”——“锁电”,却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无数车主的热情。当车企通过远程升级(OTA)等技术手段,单方面限制电池可用容量,导致车辆续航里程大幅缩水时,我们不禁要问:这种以牺牲用户核心利益为代价的“安全”操作,究竟是企业责任的体现,还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公然侵犯?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锁电”背后复杂的现实动因,但其手段难言正当。车企给出的解释往往冠冕堂皇——“为了电池安全”。近年来,电动车自燃事件频发,确实给行业敲响了警钟。通过降低充电上限、限制放电深度,确实能在物理上减少电池热失控的风险。然而,这种“一刀切”的懒政式管理,本质上是将本应由企业承担的研发、品控和售后责任,粗暴地转嫁给了消费者。用户购买的标称续航是产品性能的核心承诺,如今却成了可被随意篡改的“弹性指标”。这不仅是对产品契约精神的践踏,更是对市场信任根基的侵蚀。

Model S最低售价:68.49万起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4.12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3.7万车友热议二手车6.97万起 | 133辆

其次,“锁电”行为对消费者权益构成了多重侵害。 最直接的便是财产权益的损害。续航里程的减少,直接削弱了车辆的使用价值,影响了二手车的保值率,车主的资产无形中“蒸发”了一部分。更深层次的,是知情权与选择权的剥夺。许多车企在“锁电”操作中含糊其辞,或以“优化升级”等名义悄然进行,用户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降级”了。倘若安全确有隐患,企业理应公开透明地告知风险,并提供如更换电池、召回等实质性解决方案,而非通过“锁电”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让用户用残缺的产品为企业的技术短板买单。

电动汽车被"车企远程锁车"你还敢敢使用吗?-1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困局?我认为,车企的“锁电”行为,是行业快速发展期技术、法规与伦理三者失衡的缩影。它暴露出部分车企在电池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成本控制压力巨大的背景下,试图走捷径规避风险的短视行为。这种做法或许能解一时之困,但长远来看,无异于饮鸩止渴。当消费者发现自己购买的“智能汽车”可以被厂商随意“阉割”时,整个智能电动车建立在“用户主权”之上的信任大厦便会摇摇欲坠。

五菱缤果最低售价:5.18万起最高降价:1.30万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3.39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11万车友热议二手车3.16万起 | 272辆

综上所述,对于“远程锁电”的车企,我的看法是明确的:这种行为不可取,更不可纵容。安全是汽车产业的底线,但绝不能成为侵犯用户权益的“挡箭牌”。真正的安全,源于过硬的技术、可靠的质量和负责任的态度,而非通过牺牲用户体验来实现的“伪安全”。我们呼吁监管部门尽快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对OTA升级尤其是涉及核心性能变更的行为进行严格约束,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车企也应回归初心,将精力投入到电池技术的研发与安全冗余的设计上,用真正的技术进步赢得市场,而不是用“锁电”这样的小聪明消耗用户的信任。毕竟,失去信任的车企,就像被“锁电”的汽车,即便外表光鲜,也终将寸步难行。

电动汽车被"车企远程锁车"你还敢敢使用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