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与比亚迪上演2025巅峰对决!10月销量超454万辆!
作者:自信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24 12:45:07 阅读量:0

一觉醒来,查了一下10月的销量, 比亚迪和上汽又一次刷新纪录 ,两家加起来大卖超45.4万辆!这个数字真的是让人震惊,为什么它们能卖得这么好呢?因为新能源市场现在就是它俩的天下,比亚迪10月卖了30.18万辆,上汽集团各品牌加起来也有15万多辆,由此可见 这两大巨头再次证明,没有卖不动的车,只有价格够不够低 ,所以打动了不少潜在的消费者。

宋L DM最低售价:11.98万起最高降价:2.50万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3.89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7.9万车友热议二手车9.48万起 | 68辆

说实话,我觉得这个销量数据背后的竞争真的很激烈。比亚迪现在就是新能源一哥的地位,但上汽也不是吃素的,旗下荣威、MG还有通用五菱都在发力。 两家企业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了 ,毕竟市场就这么大,你多卖一台我就少卖一台。

比亚迪的强势表现

上汽与比亚迪上演2025巅峰对决!10月销量超454万辆!-1

比亚迪10月的30万辆销量,我觉得真的很恐怖。特别是海豹、汉EV这些车型,在市场上的表现相当亮眼,看起来非常有档次感,也没有老款那种廉价的感觉。前脸采用了家族式Dragon Face设计,虽然争议不小但并没有影响到销量。下方的包围设计的搭配恰到好处,搭配上各种车漆也没有突兀的感觉。

上汽与比亚迪上演2025巅峰对决!10月销量超454万辆!-2

eπ007最低售价:11.59万起最高降价:0.50万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3.99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7.1万车友热议二手车7.98万起 | 31辆

比亚迪现在的产品线真的很全 ,从秦PLUS到唐DM-i,基本上覆盖了10-30万的主流市场。而且它的刀片电池技术确实有两把刷子,安全性和续航都不错,这也是消费者选择它的重要原因。出口方面也很给力,10月出口3万多辆,同比增长202.3%,这个增幅真的夸张。

动力方面,比亚迪的DM-i混动系统我觉得调校得很不错,油耗控制在4-5L左右,而且动力也够用。 插混市场现在就是比亚迪说了算 ,基本上没啥对手能打得过它。

上汽与比亚迪上演2025巅峰对决!10月销量超454万辆!-3

思域最低售价:9.19万起最高降价:3.80万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3.85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123万车友热议二手车0.98万起 | 2106辆

上汽集团的多品牌作战

上汽这边就复杂一些了,因为它旗下品牌太多。荣威现在主打中高端,MG走年轻化路线,五菱专攻入门市场,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定位。说实话,这种多品牌策略有好有坏,好处是覆盖面广,坏处就是容易内耗。

内饰方面,上汽旗下的车型质感还是很好的,特别是荣威的一些车型,用料和做工都不错。能给到都是软性材质,能包裹的地方都包裹,摸起来和看起来的质感还是可以的。屏幕配置也跟上了潮流,基本都是12-15英寸的大屏。

不过上汽现在面临的挑战也不小, 特别是在纯电动市场还没有爆款产品 。荣威D7、MG4(图片|配置|询价)这些车虽然产品力不错,但销量还是比不上比亚迪的明星车型。毕竟价格摆在那,消费者还是很理性的。

亚洲龙最低售价:12.88万起最高降价:5.00万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3.87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35万车友热议二手车8.88万起 | 674辆

2025年的终极对决

我觉得2025年确实会是个关键节点,到那时候新能源市场会更加成熟。比亚迪现在的优势很明显,技术积累深厚,产业链完整,而且品牌认知度也上来了。但上汽也不会坐以待毙, 它的体量和资源还是很强的 。

从产品规划来看,比亚迪明年还会推出更多车型,特别是高端市场的仰望品牌。上汽这边也在加码新能源,智己、飞凡这些新品牌都在蓄力。 两家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

技术路线上,比亚迪坚持磷酸铁锂+插混的路线,上汽则在多种技术并行。说不上谁对谁错,但比亚迪现在的路线确实更符合市场需求。成本控制方面比亚迪也做得更好,这也是它能维持价格优势的原因。

动力系统的发展也很关键,比亚迪的第五代DM技术明年就要来了,据说油耗还能再降。上汽在混动技术上起步晚一些,但也在快速追赶。 谁能在技术上领先半步,谁就能在市场上占得先机 。

海外市场也是个大变量,比亚迪现在出口势头很猛,上汽的MG品牌在欧洲也有不错的表现。2025年海外市场的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这也会影响两家在国内的地位。

大众CC最低售价:16.89万起最高降价:5.60万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3.99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29万车友热议二手车1.98万起 | 898辆

总的来说,45.4万辆这个数字只是个开始, 真正的大戏还在后面 。比亚迪和上汽都有自己的优势,也都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市场最终还是要看产品说话,消费者用脚投票,谁的产品更好更便宜,谁就能笑到最后。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转发讨论,关注我每天分享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