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说起来其实很简单,2024年底闻泰科技被美国列入黑名单,到2025年9月底,安世半导体也被美国纳入管制范围,理由是其母公司闻泰已被美方关注,安世原本是从荷兰恩智浦分拆出来的公司,但受此牵连后,荷兰方面直接援引一项旧法,也就是1952年的《商品供应法》,将安世在全球的30家子公司全部冻结,连首席执行官张学政也被撤职,股份交由第三方管理,他们自己称这次行动为“守护行动”,听起来很正当,但其实非常突然。
中国这边没有急着去骂人,也没有跟着搞什么制裁清单,10月4号商务部直接出手,不让安世在中国的子公司出口特定功率的芯片零件,这些零件主要在东莞生产,占了安世全球封装测试能力的七成,这一招很准,不伤大局,但卡得很死,荷兰那边刚说因为付款纠纷停止供应晶圆,中方就马上回击,指出对方还欠我们十亿,同时拿出很多管理混乱的证据,这下荷兰那边有点应付不了了。
10月16号,中国再次表示反对荷兰干涉企业事务,强调这是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到了10月21号,中荷经济部长通电话,中方提出两个条件,要求恢复张学政的职位并交还控制权,否则不会继续谈下去,荷兰方面开始感到紧张,因为欧洲汽车厂商已经承受不住压力,大众、雷诺、菲亚特这些大厂由于芯片短缺,积压了十几万辆订单,生产线减少班次,工人面临失业风险,德国博世和空客的配套供应商也遇到麻烦,备用零件兼容性不好,故障率上升了将近一半。

欧洲议会里争论不断,许多人指责荷兰做得不妥当,用安全作为理由,结果把自己国家的经济搞乱了,法国工业联合会忙着联系东南亚的供应商,可是那边的技术跟不上,短时间内根本补不上缺口,瑞典沃尔沃的情况更糟糕,引擎总是亮起故障灯,仓库里的货都清空了,叉车堆在那里没人使用,整个欧洲制造业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这么依赖中国的中游生产能力,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荷兰在战时法律下管理民用企业,欧盟内部有人质疑这种做法是否合法,他们担心技术泄露问题,但安世公司运营六年从未发生事故,中国没有采取强硬对抗,而是选择关键环节出手,封装测试领域全球超过四成由东莞完成,欧洲客户八成以上依赖这一环节,中国还保留调整空间,11月1日出台新政策允许民用芯片出口作为缓和信号,彭博社11月7日报道称荷兰有意放宽限制前提是中国恢复出口,8日荷兰首相确认中方同意并承认张学政职位合法,9日中国正式开放民用芯片出口贸易逐步恢复。
这件事让我觉得很有意思,表面看是中美在博弈,实际上欧洲反而成了损失最大的一方,荷兰本想帮着美国挡一下,结果却伤到了自己,中国既没有喊口号,也没有情绪化对抗,只是卡住关键环节,再留出一点空间,一边施压一边给活路,欧洲现在急着要“去中国化”,可本土投资推进慢,人才不足,成本也高,想在短期内复制中国的效率,基本做不到,我甚至认为,这件事之后,全球供应链会越来越分散,大家都担心再被卡脖子,安世只是个开始,以后还会有更多类似的事发生。

中国借这个时机推动功率芯片的国产替代,目前自主率已经超过七成五,预计两年内能达到八成五,欧洲与中国之间的合作模式从互补转向博弈,彼此信任的基础已经出现裂痕,未来很难再像以前那样顺畅合作,这其实是因为全球供应链过于集中,现在各国被迫分散布局,反而可能让整个产业更加稳定,只是这个过程必然有人承受压力、有人遭遇损失,也有人从中获益。
Copyright © 2025 自信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