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光智库:2025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研究报告-46页
作者:自信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23 20:00:49 阅读量:0

【报告内容较多,仅展示部分】

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浪潮下,数据要素已成为核心战略资源。传统数据共享的“数据孤岛”“权属不清”问题愈发突出,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作为新型数据流通基础设施,正成为破局关键。国际上Catena-X、Ouranos等项目已进入规模化推广,国内凭借《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布局22个行业试点与28个企业试点,聚焦供应链风险监测、动力电池溯源等场景,依托隐私计算、区块链存证等关键技术探索多元运营模式。当前,车路云一体化协同需求下,可信数据空间仍面临场景匹配不足、技术适配性低、商业模式待成熟等挑战,需通过场景落地、技术突破与生态协同稳步推进。

1.国际上的成熟案例像Catena-X,能给国内汽车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带来哪些实际启发?

核心借鉴集中在治理、场景和标准三个层面。治理上,Catena-X的“协会治理-开源研发-商业化运营”三位一体模式极具价值,可规避单一主体主导的垄断风险。国内可依托汽车行业协会统筹规则,联合德赛西威、寒武纪等技术企业搭建开源生态底座,让标准合规、技术供给与商业化落地形成合力。场景端,它优先落地碳足迹核算、电池护照等强合规场景,响应欧盟《电池法规》的做法很有参考性。国内可紧跟政策导向,聚焦新能源汽车碳排放、数据安全等合规需求,用合规压力驱动企业主动参与。标准方面,其统一的BPN身份认证、数据主权和接口语义标准,戳中了国内跨企业数据互通的痛点,当前亟需加快制定汽车数据共享的统一语义模型和连接器规范,解决各试点技术体系独立的问题。

极光智库:2025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研究报告-46页-1

2.“可信、可控、可计量”是汽车可信数据空间的核心特性,关键技术如何协同实现这三点?

可信特性靠多技术层层筑牢防线。身份认证先确认主体真实性,数据加密传输保障流转安全,同态加密让计算过程中数据不泄露,再加上区块链存证实现全程可追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就是典型,从企业身份确认到数据传输,再到最终存证,形成完整可信链条,杜绝数据篡改争议。可控性则通过联邦学习、使用控制技术和微隔离沙盒协同达成。联邦学习让数据不出域,使用控制精准定义权限边界,沙盒限制数据使用环境,比如自动驾驶研发中,既能让车企共享数据价值,又能控制数据不被违规导出。可计量离不开细粒度使用控制和区块链存证的配合,细粒度技术能统计数据使用时间、调用次数和涉及字段,区块链则完整记录使用行为,这为数据要素市场化下的按次计费、订阅制结算,以及合规审计提供了坚实依据。

3.国内汽车可信数据空间运营中,主要面临哪些瓶颈,该怎么突破?

极光智库:2025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研究报告-46页-2

首要瓶颈是企业参与意愿不高。企业要投入资源部署连接器、开展数据治理,短期却看不到明确收益。突破可将数据共享纳入行业绿色认证、ESG评级和供应链安全评估体系,让参与成为合规加分项,同时像众链科技那样推出“轻量接入包”,降低企业部署成本。其次是收益分配难达共识,数据的数量、质量、稀缺性难以量化,容易导致分成不公。这就需要设计多维度量化评分模型,按数据时效性、稀缺性、质量等权重计算贡献度,用积分或比例明确分配规则,比如自动驾驶研发中,激光雷达数据的采集量、标注精度都能作为贡献度依据。最后是建设路径没有共识,到底该多空间并行还是集中建设尚无定论。初期不妨采用多空间并行模式,让各试点像中汽数源聚焦流通领域、中国汽研聚焦后市场那样差异化探索,后期通过连接器标准化实现跨空间互通,既降低协调成本,又能筛选出最优方案。

极光智库:2025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研究报告-46页-3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请后台留言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内容为推荐阅读仅供参考学习,如对内容存疑请与原撰写/发布机构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