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广州车展大众全景解析:技术转型进入收获期
作者:自信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22 04:08:51 阅读量:0

作为2025年末车坛压轴盛宴,第二十三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成为大众汽车集团展示转型成果的核心舞台。大众汽车集团带来覆盖新能源与燃油车的全明星阵容,从重磅新车首发到核心技术落地,再到清晰的未来产品规划,全面展现这家德系巨头"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决心。

新车矩阵:新能源领衔 燃油车智能化升级

2025 广州车展大众全景解析:技术转型进入收获期-1

本届车展最受关注的焦点,当属上汽大众 ID. ERA 量产版的核心信息发布。这款大众首款全尺寸增程 SUV 定位大型 6 座车型,计划 2026 年 4 月正式量产,预计起售价 35 万元,精准切入 30-40 万高端家庭用车市场。动力层面搭载 EA211 1.5T 增程器,CLTC 纯电续航超 350km,综合续航突破 1000km,彻底解决长途出行的续航焦虑。3100mm 的超长轴距带来宽敞驾乘空间,第三排腿部空间达到 980mm,搭配双腔空气悬架与主动后轮转向系统,产品硬实力直逼理想 L9、问界 M9 等热门竞品。

一汽-大众则带来全新探岳 L PHEV 的首发亮相,这款插混车型延续燃油版设计风格,采用家族最新新能源化外观,LED 日行灯横贯前脸并搭配自发光 LOGO,IQ. Light 智能灯光系统具备自适应远近光功能。车身尺寸达到 4684/1854/1685mm,轴距 2791mm,相比上一代显著提升。动力上基于 1.5T 发动机组成插混系统,CLTC 纯电续航超 100km,同时配备 4MOTION 智能四驱系统,兼顾环保与通过性。内饰搭载 10.25 英寸液晶仪表 + 15 英寸中控屏 + 11.6 英寸副驾娱乐屏的三屏组合,8155 芯片加持下支持双音区语音识别,IQ. Pilot 高阶辅助驾驶系统可实现拨杆变道、紧急加塞处理等实用功能。

燃油车阵营同样看点十足,上汽大众 Pro 家族集体焕新,帕萨特 Pro、途观 L Pro 等 2026 款车型悉数亮相,搭载的 IQ. Pilot 增强驾驶辅助系统可应对倒地假人、动态障碍物等复杂场景,推动燃油车智能化进入 2.0 阶段。更值得期待的是,Pro 家族将迎来神秘新成员首秀,进一步完善从中高级到家用市场的多元化布局,而朗逸家族已达成 650 万辆下线的扎实基础。此外,全新凌渡 L GTS、途岳新锐与威然等焕新车型同步参展,彰显全年 "上新" 势能。

品牌跨界合作带来额外惊喜,作为大众与《疯狂动物城 2》IP 全球合作承接方,上汽大众在车展现场展出主角形象深度定制展车,实现车迷与影迷的双重狂欢。

核心技术:本土研发驱动 软硬件全面升级

大众在本届车展集中展示了技术转型的关键成果,MEB + 平台成为电动化核心支撑。该平台在原有 MEB 架构基础上升级,全面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并引入 CTP 封装技术,通过减少模块连接与线束数量,大幅降低电池成本的同时提升能量密度。官方数据显示,MEB + 平台支持最长 700km 续航与 175-200 千瓦快充,首款搭载车型为小型纯电 ID.2,其利润率将与同级别燃油车持平,展现出大众在电动化成本控制上的突破。

智能化领域,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 CEA 电子电气架构成为亮点。该架构采用集中式控制逻辑,可减少 30% 车内控制单元,在提升运算性能与安全性的同时优化成本,更支持快速 OTA 升级与高级自动驾驶辅助功能集成。配合酷睿程(CARIZON)自研的系统级芯片,单颗算力达到 500-700 TOPS,针对中国复杂路况优化,可实现更精准的实时决策与安全冗余。

值得关注的是,大众将智能化技术全面下放至燃油车领域。一汽 - 大众此前已为迈腾 B9、全新高尔夫等主力燃油车型推送 OTA 升级,新增 400 + 语音交互功能、6 种情景模式及车载 KTV 等娱乐应用,甚至加入红绿灯倒计时实用功能,打破了 "燃油车无法智能升级" 的固有认知。这种软硬件协同升级的思路,让大众全系产品都能跟上智能化浪潮。

驾驶辅助技术方面,L2++ 级别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已进入量产倒计时。该系统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经 GAIA AI 数据平台训练,每日测试里程超 10 万公里,可覆盖 95% 城市路况与 100% 高速场景,2026 年起将全面应用于紧凑级智能网联车型。

未来规划:三年 40 款新车 电动化全面提速

按照大众汽车集团规划,2025 至 2027 年间将在华推出约 40 款全新车型,其中超过半数为电动化产品,标志着集团全面迈入战略成果交付阶段。一汽 - 大众将成为主要增长引擎,2026 年起新增 11 款车型,包括 6 款纯电动、2 款插电式混动及 2 款增程式车型,覆盖多个细分市场。

品牌布局上呈现差异化分工,上汽大众聚焦中高端市场,ID. ERA 量产版将引领电动化攻势,Pro 家族持续巩固燃油车市场优势;一汽 - 大众则兼顾多元动力类型,同时推进大众与捷达双品牌发展。捷达品牌首款纯电动车型计划 2026 年上市,主攻入门级电动市场,以高性价比和智能化配置开拓全新客户群体。

技术落地节奏清晰可见,2025 年底德国萨尔茨吉特电池工厂将投产,为 MEB + 平台提供统一电芯支持;2026 年,与小鹏联合开发的首款车型将量产,融合小鹏电子架构与大众工程体系优势;2027 年前,起售价 2 万欧元以内的 1 将推出,搭载 Rivian 集中式架构,成为大众史上最便宜的纯电产品。到 2030 年,大众计划在中国市场提供约 30 款纯电动车型,实现半数销量来自纯电产品的目标,同时建成完整的电池生产与回收供应链。

结语:以本土创新回应市场变革

2025 广州车展上的大众汽车,展现出传统巨头转型的决心与成效。从 ID. ERA 的高端突破到探岳 L PHEV 的市场补位,从 MEB + 平台的成本优化到 CEA 架构的智能升级,每一步都精准贴合中国市场需求。不同于以往的全球车型本地化,如今的大众更强调 "在中国,为中国" 的本土研发与快速迭代,这种转变让其在新能源与智能化赛道上重新找回竞争力。

随着 2026 产品大年的临近,大众的密集新车规划与技术落地将持续推进,无论是追求长途无忧的增程用户、注重性价比的入门级消费者,还是坚守燃油车情怀的用户,都能找到适配选择。这场转型不仅是产品与技术的升级,更是企业研发体系与市场响应机制的重构,未来大众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拾优势,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