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驾乘人员安全,国家部委用强制性国标强势弹压不安全的网红车
作者:自信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24 11:36:54 阅读量:0

汽车安全步入强监管时代,网红车型迎来大考——不改变安全和质量是造车第一考量,其销量将断崖式下跌

在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性能与销量曾是企业追逐的核心目标。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安全意识的提升,安全正成为汽车行业不可逾越的生命红线,汽车安全迎来了强监管时代。

余承东关于L2、L3及L4智能电动汽车的加速度、全向主动安全AEB、动力电池标准封装标准、L2及L3、门把手三重冗余设计全部都做对了!工信部全部采纳之。故,鸿蒙智行和问界10月双双打败BBA。

某网红车大部分方向错误了!如果不按照国家强制性国标造车,明年此时,其销量将断崖式下跌,比前新势力前销冠下跌幅度更大。

为了驾乘人员安全,国家部委用强制性国标强势弹压不安全的网红车-1

新规掀起行业波澜——百公里5秒加速性能车受限

公安部发布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汽车行业激起了层层涟漪。这份文件明确要求乘用车每次启动后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少于5秒的默认状态。这一规定,直接冲击了那些以3秒内完成百公里加速为卖点的高性能电动车,使其在默认状态下无法再上演“贴地飞行”的疯狂戏码。

某CEO在其公司造车事故率高居不下之时,还在德国宣传260公里速度,与国家强监管性能车背道而驰。

不仅如此,新规还对电动车电池安全、智能驾驶监管、车门应急开启等热点问题提出了具体且严格的技术要求。这一系列组合拳精准地击中了当前汽车行业最敏感的安全神经,标志着汽车安全将从以往缺乏强制性的推荐标准,全面升级为必须严格遵守的强制性标准。

加速性能:安全与性能的平衡

“百公里加速不少于5秒”这一规定,无疑给以加速性能为卖点的车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迫使它们重新审视产品策略。实际上,新规的目的并非限制汽车性能,而是引导驾驶员树立正确的速度观念。将“性能怪兽”模式设为默认关闭状态,就如同给激情驾驶上了一道安全阀,从源头上遏制了因高加速模式而引发的危险驾驶行为。

近年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启动加速失控事故频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驾驶人在使用高加速模式时,缺乏足够的驾驶准备和操控能力。新规的出台,与近期交通规则中“高速和城市快速路超速20%内不扣分”的调整形成了有趣的呼应。两者都体现了在合理范围内给予驾驶员一定宽容度的同时,从源头上遏制危险驾驶行为的思路。

AEB强制国标:安全平权之路

另一项备受瞩目的新规是《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该标准将AEB从推荐性标准升级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并计划于2028年1月1日正式实施。AEB作为一项重要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能够基于感知设备感知前方可能的碰撞风险,并通过系统自动触发执行机构来实施制动,从而有效避免或减轻碰撞事故的伤害。

新国标不仅扩大了适用范围,还大幅提升了技术指标。要求M1类乘用车的AEB系统必须在10km/h - 80km/h速度区间内激活,确保在多种行驶速度下都能为驾驶员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同时,新国标还将弱势交通参与者的安全纳入考量,增加了对行人、自行车、踏板式两轮摩托车等目标的碰撞预警、紧急制动试验,真正实现了安全平权。

电池与车门安全:生命至上的坚守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电池起火事故频发,给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针对这一问题,新标准对动力电池安全提出了多项具体且严格的要求。其中,对于车长≥6米的电动客车,要求电池报警后5分钟内电池箱外部不得起火爆炸。这一近乎军用级的标准,充分体现了法规对电池安全的高度重视。

此外,针对近期多起“车门锁死”事故,新规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要求每个车门必须配置机械释放功能,发生事故时非碰撞侧车门应自动解锁。同时,新规还要求乘用车应保证至少两个车门可供上下车,并配备机械式应急门把手。这些对细节的关注,无不体现了法规对生命安全的尊重。

智能驾驶监管:告别“自由发挥”

新规对智能驾驶的监管力度空前加大。要求辅助驾驶功能必须通过生物识别或账号登录确认驾驶人完成培训后才能使用,这相当于给智能驾驶设置了“驾照”门槛,确保驾驶人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同时,系统需要持续检测驾驶员的手部接触和视线方向,这使得今年爆火的“智驾脱手神器”失去了用武之地。这些规定与工信部此前叫停“自动驾驶”随意命名的政策一脉相承,其核心在于明确责任边界——无论技术多么先进,驾驶员始终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工程部等批准L3,则智驾脱手迎来用武之地。

安全标准升级:产业重构与机遇并存

AEB成为强制性标准,意味着汽车产业链将面临重构。加装AEB会使单车成本增加3000 - 5000元,这对于利润不足5%的10万元以下车型冲击较大。然而,这一变化也孕育着新的机遇。业内估算,AEB相关产品的市场规模有望从2024年的380亿元激增至2026年的1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9.36%。

对于价格敏感的消费群体来说,短期内安全标准的升级可能会抑制部分购买需求。但从长远来看,安全标配将促使行业更加健康地发展,提高整个汽车行业的安全水平。

此外,三项智能网联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包括《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汽车软件升级通用技术要求》和《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这些标准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首批强制性国家标准,对提升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水平、保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行业的竞争正在从性能参数的单极化博弈,转向安全、智能、用户体验的多维度竞争。那些仅依靠加速性能作为卖点的车型,将不得不面对安全标准的严格拷问。随着2026年三项智能网联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以及2028年AEB强制标准的全面落地,汽车安全正从“差异化选项”变为“标准化配置”。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升级,更是对汽车产业底层逻辑的深度重构,推动汽车行业向着更加安全、智能、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