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最近又有新动静了。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说他们解决了固态电池低温充放电的老大难问题。这技术要是真靠谱,在零下三十度也能用七年都不掉电,听起来挺带劲儿。
不过车企们喊的量产时间有点混乱。长安说2026年装车试用,蜂巢能源要2025年四季度先推半固态的,国外日产、本田也有计划。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人提醒大家别太兴奋,全固态电池装车最快也得2027年以后,真正大规模生产可能还得等十年。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贵。普通锂电池成本每瓦时才五毛钱,固态电池材料成本直接飙到两块钱多。别说造车了,做个样品都费钱。而且三种技术路线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都没定论,大家还在瞎折腾。
车企之前吹的牛有点崩。比亚迪、宁德时代、丰田这些大企业都悄悄改口了,承认量产得往后推,不少说要到2030年后才能有戏。为啥推迟?因为核心问题没解决,比如电池内部锂枝晶扎坏材料,充电时接触不良这些问题还存在。

有意思的是现在半固态电池先顶上了。上汽MG4、广汽埃安这些车型已经用上了准固态版本,虽然不是纯固态,但能量密度更高了。看来车企们想先用半吊子技术回本,再攒钱攻关全固态。
科研圈现在也开始用AI了。有个全固态电池的大模型能帮忙挑材料配参数,研发周期缩短到原来的几十分之一。以前要试错几年的事,现在几个月搞定,费用能省八成。这倒是个好消息。

说白了现在全行业都在试错。一边同步推进三条技术路线分散风险,一边推半成品凑热闹。毕竟搞科研不能等,投钱的企业天天催进度,再卡着成本死胡同里,只能赌一把。
2025年上半年这股子投资热就砸了200多亿进去,但实验室里的科学家还在为材料裂缝发愁。技术突破看起来挺漂亮,落地到车里还得过工艺关、成本关、安全关三道坎。
搞电池的跟我们普通人没什么两样,着急上火时也会闹矛盾。有人说厂商之前吹的太猛,核心技术都没搞定就想画大饼,简直是耍流氓。但也有人觉得慢慢来别心急,技术成熟需要时间沉淀。
现在谁也不知道固态电池到底啥时候真能普及。反正车企嘴上喊着2026,实际动作却在往后拖。投资人在外面喊打鸡血,实验室里研究员还在显微镜下研究怎么修那点材料缺陷。可能要真等到2030年以后,才能看见全固态电池真正上量吧。
Copyright © 2025 自信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